鉴证注解(1)

banner: https://www.pixiv.net/artworks/116220536

近日看到一篇博文《鉴证的逻辑(1)——极权国家、全民党与乌云》,全篇约五千多字,是从一个比较高的视角以旁观者的眼光来进行宏大叙事的。说实话,在初次阅读时,我并没有什么耐心仔细看完,那些专有名词在我看来就像《生活在树上》的哲学概念一样晦涩难懂。我本身也不太喜欢政治和历史,因此在此做一下注解来帮助自己理解。诸多批注都来源于互联网,没有精力来一一标注。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难免有诸多纰漏,如能指出,本人将不胜感激。

正文

《鉴证的逻辑(1)——极权国家、全民党与乌云》[1]

  1. 作者RyujoPad, https://blog.higuchi.xyz/2023/04/05/2023-4-9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2]

  1. 题记,疑似来源于《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是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讲话发表于1920年11月5日和6日《真理报》第248号和第249号,还刊登于莫斯科出版的《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公报(1920年11月1—8日)》。

鉴证是什么?如果你水平很高,你会从抽象、具象,从意识形态,社会科学角度侃侃而谈政治。如果你岁月静好,你会在某个政治立场测试的“不关心政治是正确的行为”选项下选择非常同意。如果你喜欢迪士尼,你会对动画中可爱的熊科角色品头论足。而在现实中,鉴证一直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饭后娱乐项目,进入信息化时代中这种活动正愈加频繁地出现在世界互联网大厕所的各处。在这个古老的国家,从正在南美雨林中走线的无国界人士[3]到人人都喜欢的前复旦大学社科偶像[4],似乎无人能与政治脱离关系。政治是那样的广阔,所有的课题都可被置于政治的角度下透视。而每一个生活在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然而鉴证和治国理政的差异在哪?鉴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谁让我的强击池沉船[5]了?在诸多问题的困扰下,我便立志要抽丝剥茧般理清鉴证的逻辑。

  1. 疑似特指疫情后大量通过美墨边境偷渡到美国申请政治庇护的国人。
  2. 可能指排名第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
  3. 强击池,应该指的是24年一月份的赛马娘卡池。沉船,或称吃井,一般指200抽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角色的情况。在这里我也不清楚游戏的内容和鉴证有什么关系,有可能是原文作者为了文章的诙谐性添加。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经济活动从处在社会秩序下的人类活动中诞生,所以“任何政治学说的逻辑和现实起点都是人本身”[6],现代国家都是民族国家[7],都会念经的你肯定知道“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所以观察鉴证逻辑,我们先要假设存在一个平行的世界,在这个与OTL似乎没有差异的世界中,存在着一个叫做契丹的完全虚构国家,文中所描述的任何情况事件都发生在虚构国家契丹中,本文不存在任何观点,不输出任何思想,所有文字都由AI生成,不代表博客网站任何立场。

  1. “任何政治学说的逻辑和现实起点都是人本身”这句话出自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这显然是宁宁自己加戏说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生产和经济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不是抽象的“人本身”。
  2. 欧盟:?

极权国家与先锋队
  在国际学术上,不同国家不同学派对于政治的研究是十分模糊的。现实的人[8]的是构成政治社会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将与社会和自然紧密联系的人定义为“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学说对费尔巴哈[9]“自然人”学说的继承和批评。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于人的定义更像是自然人缠绕上自然人在阶级社会中附带的社会关系。既然人构成了政治的前提,我们便能欣然接受各种不同的政治学说,正所谓什么树结什么果,人对政治不同的看法源于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通过对此的解剖,我们便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契丹是不是极权国家。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实的个人”的丰富内涵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现实的个人”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此句中疑似多了一个“的”字。
  2. 费尔巴哈,19世纪德国哲学家。关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可以阅读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当然不同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而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极权国家这个标签。你很厌恶契丹,恨不得颅内脱离这个邪恶帝国的国籍,但同时你又熟悉任何关于目田[10]的理论,经常感叹“真伟大啊,哈耶克[11]”,你会回答是的,现在的契丹是极权国家。你很有爱国主义精神,认为应该以本民族的出生为荣,同时你又每天批判协商民主,满口“先锋队、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阶级专政”,但你也会回答是的,现在的契丹是极权国家。从这两种魔怔鉴证人的相同表现中我们能学会什么?答案,目田和左∠都是低能。哦,当然不是,我们能得知这两类人身处完全相反的政治立场却得出相同答案的原因是,他们对极权国家看法的差异。第一种人有逆向民族主义倾向,厌恶契丹,同时又信奉西方民主,他们痛恨任何政府对自己的控制,认为“极权国家”是法西斯式恐怖统治的代名词,理所应当地贴上了标签。第二种人喜欢契丹,他们也觉得“极权国家”是“罗伯斯庇尔专政式”[12]的统治形式,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先锋队专政是实现恭馋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我去,这简直太革命了,真是公公又铲铲牙[13]。追溯历史,“极权国家”或者说是“全能国家”的来源,就是形容纳粹,这是一个从诞生起就沾满了意识形态的词汇,当然苏东体系和苏马理论[14]崩溃和解体后,这些词越来越多地成为了西方意识形态下的贬义词,用来攻讦与他们体制和意识形态相左的国家。

  1. 目田,泛指自由派,右派。与下文左∠泛指左派一样,含贬义。
  2. 哈耶克,20世纪奥地利学派英国经济学家。支持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强力干预。“真伟大啊,哈耶克”为网友贬低右派的一个烂梗。
  3. 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人物,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在革命时期以革命的恐怖政策惩罚罪犯和革命的叛徒,史称“恐怖统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最后自己也被政变拿下。
  4. “AA又BB”是来自朱主任很喜欢的主播炫神的公式化烂梗。
  5. 苏东体系,指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地缘政治区域。苏马理论,狭义上可指列宁主义、斯大林的思想。有些学者认为“苏马非马”。

但如果研究这些类似的强权国家你又会惊讶的发现,就算不是极权国家,他们中大部分走向腾飞的过程又是不得不依靠一个强力政府。那些没有赶得上两次工业革命的,被历史车轮无情碾过的可怜虫,最后却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回到了世界的舞台之中。史达林的快速工业化,齐奥塞斯库的黄金时代,朴正熙的汉江奇迹,你可以说在这些“独裁者”之前他们的国家已经完成了可观的工业积累,但是量变能否到达质变并不是一定的,可能缺少了这些人的作用,那量变只会一直积累下去。科学告诉我们不能迷信经验,但这些海量个例又强而有力地印证了经验主义作为一种研究政治历史的认识论,还是十分受用的。[15]考茨基的议会斗争与列宁的武装斗争的区别是,后者成功了。[16]历史的车轮不断鞭挞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而这些“强权国家”的政府裹挟着他们的国民,不断地前进,没有人知道这场旅行的终点,没有政府能向他们的国民承诺所有的期望都能够实现,而若干年后他们中的一些在自己的矛盾之中崩溃了,一些最终停滞了下来被卷入历史的尘埃,还有一些仍进行着这一场苦难的行军。停下一节老旧的机车只需要一步,拉动制动阀。但车上没有人知道这架机车是否会因为巨大的惯性而解体,是否会因为崩断制动而跌入永劫不复的深渊。

  1. 所以作者是认同经验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强调以经验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强调的是历史规律性。
  2. 考茨基晚年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实现社会主义,而列宁则认为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本主义政权。考茨基多次指责以列宁为首的列宁主义者走上了歧途和追求独裁,而他也被列宁视为教条主义及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中的中间派的代表人物并被他加以批评。

如果抛开偏见,但就考虑它们本来的定义,政府的影响力在国家中的作用。契丹是完全的先锋队国家,CPC又是完全的列宁式政党,有形的大手把控了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各种事实都在印证契丹就是极权国家,但这进一步让人疑惑,先锋队和极权国家的区别在哪。作为康米党所有实践中唯一成功的尝试,弗拉基米尔的先锋队理论[17]意图构建一个完全脱离资产阶级政府的政治架构,通过对孟什维克事件[18]的反思,弗拉基米尔进一步加强了一党专政,阶级组成政党,政党代表阶级同时完全控制了国家。任何政治思想的实践的前提都是夺取政权,卢森堡在德国革命实践的失败,从侧面证明了民主理论在无产阶级革命与政权建设中的问题,这迫使弗拉基米尔愈加小心地处理民主问题。先锋队国家中大部分的民主决策只存在于先锋队内部,民主过程却在社会中广泛存在,无论是契丹的民主生活会,素黏的苏维埃民主。[19]世界上仍存在的社会主义政权,包括契丹基本都是先锋队式的,党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当然古巴是一种另类的先锋队,卡斯特罗认为先锋队的作用应该更多在教导人民,所以你会发现在古巴党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随处可见。先锋队通过控制暴力机器控制了政府,政府又指导着国家的前进方向。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些国家的权力结构,赫鲁晓夫战胜马林科夫的政治斗争,在本质是党的第一书记战胜部长会议主席,党战胜了政府。

  1. 康米,Communism。这里的“弗拉基米尔”指的是列宁。列宁认为先锋队政党应该由革命的无产阶级组成,来引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的过渡。
  2. 孟什维克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个政治派别。列宁与孟什维克的分歧主要体现在革命策略上,列宁主张通过一个高度集中、具有战斗力的政党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孟什维克领导人马尔托夫反对列宁的观点,主张把一切愿意入党的人全部吸收进来,并认为党员并不需要高度集中化组织化,只需“经常亲自协助党”即可。
  3. 真的假的?民主生活会难道不在先锋队内部?史达林后期的苏维埃民主也算吗?

弗拉基米尔的先锋队非常像是一种另类的“极权国家”,政府影响力巨大的本质是阶级政党夺取政权的需要。但先锋队的腐化又是需要令人警惕的。卢森堡担心先锋队的腐化,列宁说到先革了再说[20],这时候凯恩斯却跳出来大叫“长久以来,我们都死了”。[21]极权国家的辩论仍将继续下去,这是没有终点的,因为研究政治的学说就是研究人的学说。

  1. 列宁所倡导的“先锋队”政党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政党的集中领导来夺取并维持政权。然而,这种集权模式正如罗莎·卢森堡所警告的那样,先锋队的权力集中可能导致民主的丧失。列宁的回应则是强调革命的紧迫性。
  2. 凯恩斯的这个观点更关注经济学中的长远和短期决策问题,与“极权国家与先锋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我去,原来全文这么长,查完这些资料我已经晕头转向了,continue…